北京
A F G H J L N Q S X Y Z
找医院 问医生
首页 鼻炎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更新时间:2024-11-26 12:16:01 浏览次数:55
手机查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是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先后称华美医院、共合医院、齐鲁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00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院130余年来,医院秉承“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医院精神,遵循“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打造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和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为响应青岛市委市政府实现百姓“病有良医”的号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一期项目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开诊。2023年度诊疗量约139.6万人次,出院人数约6.9万人次,住院手术量约3.6万人台。2023年底,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医院总占地面积86亩,总建筑面积37.38万平方米,开放53个业务科室,员工近2300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医院汇聚各类高端人才,打造高质量学科体系。汇聚了以张运院士、焉传祝教授(泰山学者)、马祥兴教授、潘新良教授、李杰教授(泰山学者)、王志刚教授、何兰杰教授、吴大玮教授、葛志明教授、李建民教授、郑燕平教授、钟敬泉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现有泰山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0余人,硕士及以上人员7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医院打造形成了心血管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脑科中心、骨科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急诊医学中心、疑难罕见病中心、麻醉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等“八大中心”及优势学科群。医院先后获批建设青岛市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青岛市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配置先进的诊疗设备。已开展青岛市级以上各类新技术20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山东省乃至全国医疗技术空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潘新良教授在国际上首创了声门旁间隙入路下咽癌切除喉功能保留术,心内科钟敬泉教授的左心耳封堵术在国际国内领先,神经外科王志刚教授在国内首次开展荧光导航应用于恶性胶质瘤手术治疗,消化内科左秀丽教授完成国内首例单人操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等。医院配置山东省首台5.0T磁共振,拥有直线加速器、光子CT、数字血管机、4K高清腹腔镜等国际先进设备;建设山东省首家CT、磁共振、DSA三复合手术室,按照“1+N”原则设计的ICU病房、可满足24小时“空中救援”的直升机停机坪;引进国内首台套国产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开展中子精准肿瘤治疗系统研发转化项目等,显著提升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

  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医院以百年文化为魂,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高质量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夜查房、早交班,有效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打造智慧门诊,创新高层次人才、老年人、MDT门诊等一站式服务模式,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率先设立青岛市首家24小时服务电话96599,提供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成立住院管理中心,实行“全院一张床”预约模式,缩减患者入院等待时间;设立入院准备中心,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近三年,医院连续在青岛市医保局“市本级定点医院履行协议考核”中位居前列;多次在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中,稳居同级医院前列,受到群众与患者的广泛认可。

  医院始终遵循“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精神,秉承“为接受我们服务的人们负责,给予他们真诚、信心和关爱”的服务理念,继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与中心院区“统一规划、一体发展”的原则,打造与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匹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守护百姓健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三甲
0532-96599
山东青岛市北区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合肥路758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是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先后称华美医院、共合医院、齐鲁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00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院130余年来,医院秉承“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医院精神,遵循“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打造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和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为响应青岛市委市政府实现百姓“病有良医”的号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一期项目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开诊。2023年度诊疗量约139.6万人次,出院人数约6.9万人次,住院手术量约3.6万人台。2023年底,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医院总占地面积86亩,总建筑面积37.38万平方米,开放53个业务科室,员工近2300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医院汇聚各类高端人才,打造高质量学科体系。汇聚了以张运院士、焉传祝教授(泰山学者)、马祥兴教授、潘新良教授、李杰教授(泰山学者)、王志刚教授、何兰杰教授、吴大玮教授、葛志明教授、李建民教授、郑燕平教授、钟敬泉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现有泰山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0余人,硕士及以上人员7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医院打造形成了心血管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脑科中心、骨科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急诊医学中心、疑难罕见病中心、麻醉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等“八大中心”及优势学科群。医院先后获批建设青岛市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青岛市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配置先进的诊疗设备。已开展青岛市级以上各类新技术20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山东省乃至全国医疗技术空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潘新良教授在国际上首创了声门旁间隙入路下咽癌切除喉功能保留术,心内科钟敬泉教授的左心耳封堵术在国际国内领先,神经外科王志刚教授在国内首次开展荧光导航应用于恶性胶质瘤手术治疗,消化内科左秀丽教授完成国内首例单人操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等。医院配置山东省首台5.0T磁共振,拥有直线加速器、光子CT、数字血管机、4K高清腹腔镜等国际先进设备;建设山东省首家CT、磁共振、DSA三复合手术室,按照“1+N”原则设计的ICU病房、可满足24小时“空中救援”的直升机停机坪;引进国内首台套国产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开展中子精准肿瘤治疗系统研发转化项目等,显著提升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

  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医院以百年文化为魂,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高质量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夜查房、早交班,有效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打造智慧门诊,创新高层次人才、老年人、MDT门诊等一站式服务模式,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率先设立青岛市首家24小时服务电话96599,提供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成立住院管理中心,实行“全院一张床”预约模式,缩减患者入院等待时间;设立入院准备中心,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近三年,医院连续在青岛市医保局“市本级定点医院履行协议考核”中位居前列;多次在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中,稳居同级医院前列,受到群众与患者的广泛认可。

  医院始终遵循“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精神,秉承“为接受我们服务的人们负责,给予他们真诚、信心和关爱”的服务理念,继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与中心院区“统一规划、一体发展”的原则,打造与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匹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守护百姓健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始建于1924年,在孙鸿泉教授的开创和领导下,经过王天铎教授、栾信庸教授、潘新良教授等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风格,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对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50年代起,该科就以内耳开窗术、颅脑手术、面神经减压、人工喉、全喉切除后食管发音、咽喉肿瘤手术治疗及喉功能重建享誉国内外,承担全国各地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自2002年以来,在科主任潘新良教授的带领下,该学科不断创新,科学发展,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该学科1978年获得耳鼻咽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省最早的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科室之一,2002年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生,2005年获批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2009年被评为山东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0年获山东省“两好一满意”十大质量品牌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89年成立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实验室,1994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2005年10月实验室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整合,2007年7月和2011年12月两次顺利通过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该科室在青岛院区下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甲状腺中心两个病区以及门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体中心,开放床位81张。该学科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大力促进三级学科发展,主要分为头颈肿瘤、咽喉良性病变、耳外科、耳聋耳鸣防治、鼻科学、变态反应性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相关基础研究。门诊设有鼻内镜、电子纤维喉镜、纯音测听及声导抗以及前庭功能检查等各种专业诊疗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该科室拥有一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组成的队伍,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名,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医师队伍的86.7%,能够熟练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工作,诊治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咽喉头颈外科:自创科始即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喉癌、下咽癌的手术治疗、全喉切除咽气管吻合喉功能重建术、颈阔肌皮瓣喉功能重建术、保留喉功能的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术、游离空肠移植或结肠上徙整复下咽及颈段食道、累及喉气管的晚期甲状腺癌切除术、保留喉功能的颈段食管癌切除术以及严重喉气管下咽食管狭窄、颈总动脉的血管移植重建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等手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进行了下颌骨裂开、颞侧入路、上颌骨外旋等颅底肿瘤切除手术,为颅底手术开辟了系列新方法。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喉部良性病变以及早期喉癌,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效果好,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该科室在甲状腺癌、颈段食管癌、扁桃体癌、喉气管狭窄、咽食管狭窄、颅底肿瘤的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科室业务水平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最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的呼吸、吞咽及发音功能,是目前国内外喉功能保留率最高的治疗中心,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耳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听神经瘤切除术、内耳开窗术、鼓室成形术、面神经移植术等。在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颅底肿瘤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地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颞侧入路、额眶入路、眶颧入路、额颞颈联合入路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手术。近年来,该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电子耳蜗植入术数百例,并建立了术后听力康复实验室,使全聋患者进入了有声世界,全中耳重建术使部分因乳突手术失去听力的患者重新获得了较好的呼力,极大地提高了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各种神经性耳聋尤其是突发性耳聋采用药物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鼻科:早在50年代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鼻中隔蝶窦途径垂体瘤切除术,近年来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面中部掀翻术治疗累及颞下窝和侵入颅内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及累及眶内容的上颌窦癌,面中部掀翻术需进行面部皮肤切口,术后不留面部瘢痕,可治疗鼻部及颅底的良恶性肿瘤,进入90年代,鼻科学开展了鼻内镜手术,是省内开展此类手术最早的单位,该手术以其微创的突出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效果,使治愈率由传统手术的不足50%提高到了现在的85-90%以上。近年来,在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外科方面取得较快的发展,开展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视神经减压术、甲亢突眼眶减压术、眶击出性骨折复位术、外伤性内直肌卡压松解术、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脑膜脑膨出切除颅底修复术及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颅底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组:2007年成立了变态反应诊断治疗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过敏性疾病诊疗设备,开展了过敏原皮肤点刺诊断及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及过敏原过筛等多项血清学检测,同时开展了过敏性疾病的对症治疗及免疫(脱敏)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国际过敏性疾病诊疗及鼻内镜手术新进展学习班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深受省内外同行专家欢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组:该学科于1995年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睡眠呼吸障碍研究中心,并创建了睡眠实验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睡眠研究中心之一,睡眠实验室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AutoSet压力滴定等多项睡眠监测,对OSAHS患者开展以多平面手术(包括鼻通气手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和舌根舌骨手术等)为主的综合治疗。经过近20年的工作,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根据患者病情的个体化的序列计划治疗方案,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不断提高本学科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综合诊治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该科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奖23项,厅级奖5项,获国家专利2项。近年来该科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该学科不断加强学术交流,每年举办多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全国性头颈肿瘤治疗学习班、全国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讨会、全省性鼻窦镜外科应用学习班、全省性听力筛查学习班各一届,吸引了广大省内外学员积极参加。该学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派遣青年医师出国访问交流,还派出博士研究生到美国、新加坡进行联合培养,定期邀请外方专家到国内进行学术交流。由潘新良教授担任主编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以及《山东大学眼耳鼻喉学报》杂志是全国性学术统计源期刊,是全国耳鼻咽喉科学界公认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该学科主编的《实用耳鼻喉科学》和《耳鼻喉科手术学》是国内最早期的权威临床专著。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声明:本网站登载内容出于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医生确认信息为准。我们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侵权联系QQ:4254001)
copyright © 2020-2024 福梦鼻炎网 https://www.trilighting.com/ 青岛龙孕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