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A F G H J L N Q S X Y Z
找医院 问医生
首页 鼻炎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更新时间:2024-11-27 09:50:01 浏览次数:15
手机查看

  百年潮起,医道煌煌。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创于1904年,其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历经百余年积淀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目前,医院设有徐汇、临港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366张(批复床位3226张),其中徐汇院区1766(批复床位2026张)张、临港院区600(批复床位1200张)张;临床医技科室52个。近五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最高突破50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最高达到近15万人次,年住院手术最高超过11万人次。

  医院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连续六届17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15年上海市级医院绩效考核全A。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最高25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最高26名。在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名37名。在2021年自然指数年度学术机构榜单中,医院首次进入医疗机构NATURE指数全球前100名,排名第90名。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践行医疗联合体探索与实践,2000年开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宏伟征程,实现了集团医院机构能级、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社会认可“四提升”。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号召,旨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疗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分别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大专科、小综合”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安徽医院,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医学技术创新之地

  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完成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并成功实施“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的诞生地,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医院又涌现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技术创新:骨科先后首创以桥式交叉吻合血管及穿支皮瓣游离组织移植术为代表的系列显微重建技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及肋软骨移植修复骨坏死系列技术、胫骨平台骨折三柱理论及内固定系列技术、复杂肩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与微创松解系列技术、肘关节僵硬功能重建系列技术等系列技术创新;内分泌代谢科创新发展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体系、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新技术,创建了国际上首个CGM正常标准并首次提出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新指标,创新了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症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完整的标本库及随访队列,首次构建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及降糖药物疗效预测模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国际上首次运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难治性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迷路瘘管,首次开展儿童耳道上径路耳蜗植入技术,建立并日常运用双颌前移、ZPPP及Z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鼾症系列前沿外科技术,收集OSA生物样本22000余例,完成OSA全基因组检测6400余例,发现17个OSA相关基因位点;超声医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多种泌尿、盆底及介入超声新技术,肌骨超声检查量上海第一,并改变了部份疾病的临床诊治路径,起草上海市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管理及操作规范,建立2项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创制了系列超声相关仪器设备,部分实现成果转化。

  医院设有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上海市医学超声培训中心、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东方泌尿修复重建研究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历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成果奖291项,其中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2020年以第一承担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26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3项。2020年中信所发布的2019年我院SCI数据库收录论文456篇,其中,Article&Review405篇。近五年,我院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最高排名第16、上海排名第2、交大医学院排名第2。

  医学人才汇聚之地

  1980年,陈中伟教授因在骨科断肢再植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遗传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贾伟平教授因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医院还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4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

  医学学科发展之地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妇产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个(耳鼻咽喉科学、医学影像学),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系列2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展两翼”系列1个(医学影像科),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上海市卫计委中医临床优势专科1个(中医学),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麻醉学、康复医学、儿科学、临床药理学、营养学)。

  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挂牌单位,是上海市病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中,骨科位列第2名,内分泌代谢科第6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7名,超声医学科第8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我院共有25个学科上榜,其中,骨外科学第2名,内分泌及代谢病学第3名,耳鼻咽喉科学第8名,5个学科入榜11-20名,1个学科入榜31-40名,5个学科入榜41-50名,3个学科入榜51-60名,6个学科入榜61-70名,2个学科入榜71-80名。

  “十四五”及2035期间医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准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标准和要求,着力打造“金字塔式”学科体系:高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两大“塔尖”;全面加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三大高峰”建设;着力推进普通外科、肾脏内科、药剂科、护理学科“四大高原学科”建设;优化提升区域感染性疾病预防诊疗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中国泌尿修复与重建临床和科研中心、上海市脑卒中及颅脑创伤中心、血液内科MDS诊治中心、人工智能影像中心、胸痛中心、上海市呼吸应急诊疗中心8大诊疗中心能力建设;夯实“大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医学教育深耕之地

  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58名。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五年来,医院师生荣获国家级、上海市级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与奖项百余人次,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7年医院还通过了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国际模拟项目认证。

  医院文化赓续之地

  百年薪火相传。医院始终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历年来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百十六院,风华正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向加快建设医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021-64369181
上海上海徐汇区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600号

  百年潮起,医道煌煌。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创于1904年,其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历经百余年积淀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目前,医院设有徐汇、临港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366张(批复床位3226张),其中徐汇院区1766(批复床位2026张)张、临港院区600(批复床位1200张)张;临床医技科室52个。近五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最高突破50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最高达到近15万人次,年住院手术最高超过11万人次。

  医院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连续六届17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15年上海市级医院绩效考核全A。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最高25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最高26名。在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名37名。在2021年自然指数年度学术机构榜单中,医院首次进入医疗机构NATURE指数全球前100名,排名第90名。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践行医疗联合体探索与实践,2000年开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宏伟征程,实现了集团医院机构能级、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社会认可“四提升”。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号召,旨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疗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分别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大专科、小综合”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安徽医院,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医学技术创新之地

  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完成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并成功实施“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的诞生地,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医院又涌现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技术创新:骨科先后首创以桥式交叉吻合血管及穿支皮瓣游离组织移植术为代表的系列显微重建技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及肋软骨移植修复骨坏死系列技术、胫骨平台骨折三柱理论及内固定系列技术、复杂肩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与微创松解系列技术、肘关节僵硬功能重建系列技术等系列技术创新;内分泌代谢科创新发展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体系、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新技术,创建了国际上首个CGM正常标准并首次提出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新指标,创新了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症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完整的标本库及随访队列,首次构建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及降糖药物疗效预测模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国际上首次运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难治性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迷路瘘管,首次开展儿童耳道上径路耳蜗植入技术,建立并日常运用双颌前移、ZPPP及Z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鼾症系列前沿外科技术,收集OSA生物样本22000余例,完成OSA全基因组检测6400余例,发现17个OSA相关基因位点;超声医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多种泌尿、盆底及介入超声新技术,肌骨超声检查量上海第一,并改变了部份疾病的临床诊治路径,起草上海市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管理及操作规范,建立2项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创制了系列超声相关仪器设备,部分实现成果转化。

  医院设有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上海市医学超声培训中心、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东方泌尿修复重建研究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历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成果奖291项,其中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2020年以第一承担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26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3项。2020年中信所发布的2019年我院SCI数据库收录论文456篇,其中,Article&Review405篇。近五年,我院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最高排名第16、上海排名第2、交大医学院排名第2。

  医学人才汇聚之地

  1980年,陈中伟教授因在骨科断肢再植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遗传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贾伟平教授因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医院还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4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

  医学学科发展之地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妇产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个(耳鼻咽喉科学、医学影像学),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系列2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展两翼”系列1个(医学影像科),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上海市卫计委中医临床优势专科1个(中医学),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麻醉学、康复医学、儿科学、临床药理学、营养学)。

  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挂牌单位,是上海市病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中,骨科位列第2名,内分泌代谢科第6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7名,超声医学科第8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我院共有25个学科上榜,其中,骨外科学第2名,内分泌及代谢病学第3名,耳鼻咽喉科学第8名,5个学科入榜11-20名,1个学科入榜31-40名,5个学科入榜41-50名,3个学科入榜51-60名,6个学科入榜61-70名,2个学科入榜71-80名。

  “十四五”及2035期间医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准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标准和要求,着力打造“金字塔式”学科体系:高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两大“塔尖”;全面加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三大高峰”建设;着力推进普通外科、肾脏内科、药剂科、护理学科“四大高原学科”建设;优化提升区域感染性疾病预防诊疗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中国泌尿修复与重建临床和科研中心、上海市脑卒中及颅脑创伤中心、血液内科MDS诊治中心、人工智能影像中心、胸痛中心、上海市呼吸应急诊疗中心8大诊疗中心能力建设;夯实“大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医学教育深耕之地

  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58名。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五年来,医院师生荣获国家级、上海市级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与奖项百余人次,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7年医院还通过了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国际模拟项目认证。

  医院文化赓续之地

  百年薪火相传。医院始终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历年来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百十六院,风华正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向加快建设医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上海市睡眠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简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于1904年建立,1985年建立内耳电生理研究室,1989年建立上海市听力测试中心,2002年成立鼾症诊治中心,2005年成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疗联合体,牵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2009年建立上海交通大学眩晕疾病诊治中心,2010年成立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科研究所,2011年入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018年获准建设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学科分设耳科、鼻科和咽喉头颈外科三个亚学科,附设上海市听力测试中心、鼾症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眩晕疾病诊治中心,牵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苏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学科在2019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位列全国第七位;北京大学“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位列全国第十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科技影响力”专科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八位。全科36名医师队伍中,逾65%具有医学博士学位,其中主任医师8名,博导5名,副主任医师9名,硕导7名。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卫计委百人计划、上海市教委双百人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拥有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十佳医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世纪新人奖、上海市科教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新人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等多项荣誉称号,60余人次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学术团体任职。学科带头人为殷善开教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首届名医奖获得者,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杰出贡献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十佳医生,国家名医“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等荣誉称号。师从中国工程院姜泗长院士,自1984年起从事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耳鼻咽喉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HouseEarInstitute访问进修,2008年赴意大利GRUPPOOTOLOGICOASS.NEITALIANANEURO-OTOLOGICA中心进修颅底外科手术技术,并先后数十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聋病、鼾症等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各项基金资助2000余万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973计划子课题、卫生部重大行业基金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以及全国行业重大、重点项目子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奖总数位列国内同级同类学科前列。培养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30名,其中上海市优博4名,校级优秀毕业生7名。牵头举办多次颅底外科、OSAHS诊治国际论坛以及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近50期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为我国培养专科人才数千名。先后获得过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个人奖)三等奖(2018);国家名医“国之名医.优秀风范”(2018);全国住培基地优秀负责人提名(2017);上海交通大学服务管理奖三等奖(2017);上海市住培基地优秀管理者(2016);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2016);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1);上海市领军人才(2010);“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A类,2008)”资助;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8);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2001);上海卫生系统世纪新人奖(2000);"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1999);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七届"银蛇奖"(1999);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99);“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999)等荣誉称号。学科掌握先进的耳显微、耳神经外科及侧颅底外科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耳道上径路以及多种疑难、复杂病例的耳蜗植入,是国内常规、规模化开展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少数中心之一。掌握先进的听力重建技术,率先开展一次成形二氧化碳激光辅助人工镫骨手术。开设耳鸣专科门诊,提供声音治疗、习服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等多种治疗方案。开设眩晕专科门诊,依托上海市卫计委新技术推广项目,协助10家三级甲等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BPPV诊治网络。掌握梅尼埃病阶梯治疗的全部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开展听觉病理生理、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机制及拮抗措施的系列研究。学科掌握先进的鼻内镜外科、鼻眼相关外科、功能性鼻整形外科、鼻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在国内率先报道经鼻内镜蝶腭动脉电凝切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以及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鼻颅底缺损。率先开展经蝶窦、经蝶骨平台鞍结节入路侵入第三脑室巨大垂体瘤的内镜下切除。开展低温等离子辅助鼻恶性肿瘤鼻内镜下切除及一期颅底重建。是国内常规、规模化开展垂体瘤等前颅底肿瘤内镜下手术切除的少数中心之一。学科掌握先进的咽喉头颈外科诊治技术,尤其擅长OSAHS的外科治疗。研发便捷、高效的中国人群OSAHS筛查模型;建立基于阻塞平面定位的鼾症外科手术策略,开展双颌前徙术(MMA)治疗重度OSAHS,探索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等外科技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OSAHS外科治疗精准适应症,大幅度提高手术疗效;从OSAHS分子遗传学、目标脏器损伤及其机制、OSAHS诊治新技术三个主要方向,开展系列OSAHS随机对照、队列、病例对照、大样本横断面临床及基础研究,探索国人OSAHS遗传背景,OSAHS代谢紊乱特征及其机制。掌握先进的涎腺良恶性肿瘤、口腔良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咽喉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技术,掌握中晚期头颈肿瘤切除及功能重建技术,开展颌面骨折坚强内固定技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声明:本网站登载内容出于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医生确认信息为准。我们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侵权联系QQ:4254001)
copyright © 2020-2024 福梦鼻炎网 https://www.trilighting.com/ 青岛龙孕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