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过敏性鼻炎的普遍性,从中医角度阐述其病因,重点讲解温阳健脾抵抗过敏性鼻炎的原理、方法,包括艾灸、饮食、运动等,还提及生活注意事项,强调坚持才能改善鼻炎症状。
温阳健脾,为抵抗过敏性鼻炎筑牢防线
在生活里,相信不少朋友都被过敏性鼻炎折腾得够呛。一到特定季节,或者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就开始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鼻子堵得难受,整个人都没精神。我有个发小,就是过敏性鼻炎的“忠实受害者”,每年春秋季,那日子过得别提多痛苦了。后来,在中医的建议下,尝试了温阳健脾的方法,还真有了不小的改善。这就让我对温阳健脾抵抗过敏性鼻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过敏性鼻炎有多普遍
过敏性鼻炎可不是个小众的毛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全球约有 10% - 25%的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咱们国家呢,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过敏性鼻炎诊疗指南指出,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从 2005 年的 11.1%上升到 2011 年的 17.6% ,这意味着每 100 个人里,就有差不多 18 个人可能患有过敏性鼻炎。如此庞大的患病人数,可见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多广泛。
年份 |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 |
---|---|
2005 年 | 11.1% |
2011 年 | 17.6% |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看法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尤其是阳气虚弱,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导致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人体的阳气才能充足。当脾胃虚弱时,阳气就会不足,卫气不固,外界的过敏原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过敏性鼻炎。就好比一个房子,脾胃是房子的根基,阳气是房子的围墙,如果根基不稳,围墙不牢固,小偷(过敏原)就很容易进来捣乱。

我的发小,就是典型的脾胃虚弱体质。平时就怕冷,吃点凉东西就拉肚子,这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身体对过敏原的抵抗力就特别弱,所以过敏性鼻炎老是反复发作。
温阳健脾的原理
温阳健脾,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温暖身体的阳气,增强脾胃的功能。当阳气充足,脾胃功能强大了,身体的抵抗力就会提高,就像给房子加固了围墙,小偷自然就难以进来了。
比如说艾灸,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温阳方法。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激发脾胃的阳气,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足三里这个穴位,可是脾胃的“大救星”,它就像是脾胃的专属“维修工”,经常艾灸它,能让脾胃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好。还有中脘穴,它是脾胃的“司令部”,艾灸它能调节脾胃的气血运行,让脾胃更有活力。
再说说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阳健脾的食物,像山药、芡实、薏米、桂圆等。山药可是个好东西,它既可以健脾益胃,又能滋肾益精,就像一个全能的小卫士,守护着脾胃和肾脏。我发小听了中医的建议,每天都会煮点山药粥喝,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暖和了,脾胃也舒服了,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减轻了不少。
运动锻炼助力温阳健脾
适当的运动锻炼也能起到温阳健脾的作用。像太极拳、八段锦这些传统的养生运动,动作舒缓,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阳气。我发小以前特别不爱运动,整天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后来在我的督促下,开始每天早上打半小时太极拳。一段时间后,他惊喜地发现,不仅身体变得更有力量了,过敏性鼻炎发作的频率也降低了。
这是因为运动能让身体的阳气活跃起来,就像给身体这个“小宇宙”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让脾胃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身体对过敏原的抵抗力。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在温阳健脾抵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不能忽视。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别让寒邪侵入身体。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好被子,特别是肚子这个部位,脾胃就在这里,可不能让它着凉了。
其次,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像花粉、尘螨这些常见的过敏原,要想办法减少接触。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尽量少去花草多的地方;家里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减少尘螨的滋生。
另外,情绪对脾胃的影响也很大。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损伤脾胃的功能。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遇到事情别着急上火,就像老话说的“心宽体胖”,心情好了,脾胃也能更好地工作。
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温阳健脾抵抗过敏性鼻炎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明显效果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我发小就是经过了几个月的坚持,才逐渐摆脱了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艾灸的时候觉得麻烦,饮食调理的时候管不住嘴,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战胜过敏性鼻炎。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往上爬,最终一定能到达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抵抗过敏性鼻炎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坚持温阳健脾,调整生活方式,就一定能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
希望每一个被过敏性鼻炎困扰的朋友,都能尝试一下温阳健脾的方法,给自己的身体一个改善的机会,让生活不再被鼻炎所束缚,重新充满活力和阳光。
福梦鼻炎网网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